有机种植土壤健康管理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是以根系——微生物——土壤的关系为基础,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协调根系——微生物——土壤的关系。用地与养地结合是不断培育土壤,实现有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施肥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仅靠土壤自身的养分是不可能满足作物需要的。首先要增施有机肥,加速土壤熟化。一般来说,土壤的高度熟化是作物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而土壤的熟化主要是由于活土层的加厚以及有机肥的作用。有机肥是培肥熟化土壤的物质基础,农家肥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耕作性能,丰富植物营养元素,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保水保肥,增加通透性。
- 利用生物改土
种植农田防护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雨量,减少水、旱灾害,为培肥土壤建立稳固基础。种植绿肥和豆类饲草及豆科作物培肥地力,是用地养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有效措施。
(3) 合理轮作、间作、套作
合理轮作,用养结合。合理地安排作物布局,能充分有效地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如与豆科作物轮作,利用豆科的生物固氮作用增加土壤的氮素积累,为下茬或当茬作物提供更多的氮素营养。因不同作物残留的茎叶、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物质的积累和分解的影响不同,不同作物的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水分的要求不同,其根系深度、利用养分、水分的层次也有差异,实行轮作能赶到相辅相成,协调土壤养分的效果。正确的轮作可使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生物养地培肥增产的良好作用。特别是粮肥、棉肥轮作、间套在用地的同时又培养了地力,对土壤肥力培育更有重要的作用。
(4) 土地耕作
平整土地、精耕细作、蓄水保墒、通气调温是获取持续产量的必要条件。土地平整是高产土壤的重要条件。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协调土壤、水、气的矛盾,充分发挥水、肥、气作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土壤耕作则是指对土壤进行耕地、耙地等农事操作,耕作可以改善土壤耕层和地面状况为作物播种到出苗和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耕层的疏松还有利于根系发育以及保墒、保温、通气和有机质和养料的转化。
耕作改土。采取以深耕为中心的耕、耙、磨、压等耕作措施,或采用旱改水田的方法,加速生土熟化,加厚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
深翻改土。创造深厚绵软的活土层: 深耕可以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加深活层,提高保墒能力,增强通气性,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促进作物根系伸展,减少病虫害。深耕一般可增产 10.15%,有的达到1倍以上。
客土改土。黏重土壤土质硬,保水保肥好,但土性凉,通气差,耕作不便;砂质土,土质疏松,耕性好,通气性强,但保水、保肥性差。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客土办法,黏砂相掺取长补短,把原来过砂过黏的土壤调剂成黏砂适宜的土,能有效地协调耕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地里增施塘泥、沟渠泥圾泥、表土等,进行改土,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经济开发区金苑路2号1幢六层603,邮编:100071;电话:010-53327097;邮箱:cynylm@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7036894号-1